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指南

健康指南

【健康科普】为什么磁共振检查时会感觉到很热呢?

来源:保定第一医院 发布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 4.72万
字号: + - 14

在做核磁共振(MRI)检查时,有的患者会有这样的疑问:

“医生,检查时我为什么会感觉身体发热,甚至出了很多汗? 这是不是说明磁共振检查对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想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检查时为什么会身体发热,了解核磁共振(MRI)设备的工作原理。

磁共振工作原理就是用一个一定能量的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质子,使无序的运动变成统一有序的运动,从而接收运动的信号。此时人体就相当于一个具有微弱生物电流的电阻,所以当这个射频脉冲的能量激发人体后,一部分能量使氢质子运动,产生涡流场。另一部分能量则没有被接收,会以热能或其他形式散发出去。所以磁共振检查时有的人会出现局部和全身发热,甚至会大汗淋漓。但是检查结束之后,人体体温变化会很快随之消失,一般对人体没有影响。

为什么有时做磁共振时会发热出汗有时做磁共振又不会发热呢?

虽然磁共振扫描时的射频脉冲的能量会全部或大部分被人体吸收,但引起的实际组织温度升高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取决于射频照射时间,时间越长积累能量越多,升温越明显,环境温度越低越利于受检者热量的散发,以及被检者的自身温度调节功能;另一方面取决于磁共振操作人员所选检查序列的类型,不同的序列采用的射频脉冲不同,同时射频脉冲的能量也不同,检查时间相同情况下,高能量的射频脉冲更易导致组织温度的升高。因此并不是所有磁共振检查项目都会引起受检者温度的明显升高。

1.png

如果检查部位多会不会导致身体器官的烧伤呢?

理论上讲如果短时间大量射频能量的积累可能会导致受检部位的能量升高,如果没有保护机制的情况下,当局部积累能量不断升高就有可能出现热损伤的情况,但目前我们应用于临床检查的磁共振设备都具有一整套的安全保障机制,能够保证我们受检部位的能量堆积是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当出现局部射频能量超标时设备会提醒工作人员修改序列参数或者暂停扫描来降低温度。同时射频脉冲引起的热效应还与组织深度有关系,也就是说更容易引起体表组织比如皮肤产热而导致温度提高,而我们的深部组织如内脏器官几乎不产热,因此并不会对我们人体的内脏器官产生损伤。

2.png

为什么相同的检查项目在有些机器上检查不发热而在有些机器上检查就会发热?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设备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两款不同场强的设备:1.5T和3.0T场强的磁共振。高磁场3.0T设备发射的射频脉冲相对于1.5T的设备其频率更高,那么所具有的能量也就越高,就更容易导致组织的能量堆积而出现温度升高,这也就是相同的受检者做相同的检查项目在1.5T设备上检查不会出现发热,当到3.0T设备上做检查时就有可能会出现发热情况。

检查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来减少检查时出现明显发热的情况?

1.在检查时穿干燥、透气的衣服,利于散热

2.去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玉石等。有些玉石饰品中含有微量金属矿物质成分,紧贴皮肤时在射频脉冲的照射下容易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3.受检者应避免皮肤间的相互接触而形成闭合回路,比如双手、双足交叉,或者上肢与下肢靠近形成闭合回路,这些有可能会形成局部环流。同时,要避免人体表面触碰到检查床以及磁体洞壁,在扫描过程中,磁体洞壁会发热,可能会对接触到的表面皮肤造成损伤。

4.发热病人更易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特别是进行腹部检查时,因此,不建议发热时行磁共振检查。


影像科 郝梦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