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刚果(金)的日子里,金沙萨的阳光总带着几分灼热,一如援非医疗队成员心中不曾熄灭的责任感。自踏上这片土地,“守护同胞健康”便成了刻在张燕北骨子里的信念,而那次急腹症同胞的救援,更像是这段坚守岁月里,一段让人无法忘怀的生命续章。
那天午后,办公室的电话突然急促响起,听筒里传来中资企业营地同事带着慌乱的声音:“有位同胞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直冒冷汗,根本站不起来!” 急腹症的凶险张燕北再清楚不过,发病快、变数多,稍有耽搁就可能危及生命。他立刻放下手中整理的病历,一边在电话里仔细追问患者的症状——腹痛开始的时间、具体位置、是否伴有发热呕吐,一边迅速联系刚方医院,协调检查设备和诊疗空间。挂掉电话时,指尖还带着因紧张而微微的发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一定要赶上黄金救治时间。
金沙萨的路况本就复杂,赶上雨季,不少路段更是泥泞难行。张燕北坐着救援车在车流里穿梭,车轮偶尔陷进坑洼,溅起的泥水打在车窗上,模糊了前方的路。遇到当地关卡时,语言不通的障碍瞬间凸显,他一边比划着“医生”“病人”的手势,一边拿出医疗队的证件,反复解释情况紧急。看着关卡工作人员眼中从疑惑到理解,再到主动指引快速通道,那一刻,他真切感受到“生命至上”的信念,能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隔阂。
抵达刚方医院时,患者已经疼得蜷缩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张燕北立刻上前为他做体格检查,又拿着腹部CT片子仔细研读——影像里清晰显示,急性阑尾炎穿孔,腹腔已经出现严重感染。“必须马上手术!” 他果断和当地医生沟通手术方案,从切口位置到术中注意事项,一一细致说明。刚方医院的手术条件比国内简陋不少,器械的消毒程度、手术室的无菌环境,都让人心揪着。但时间不允许犹豫,张燕北站在手术台旁,全程指导当地医生操作,每一个步骤都紧盯不放。当看到感染的阑尾被成功切除,腹腔冲洗干净时,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湿,紧绷的神经终于能稍稍放松。
手术成功只是开始,术后的重症感染控制和护理,同样关键。接下来的日子里,张燕北每天都会准时到患者床边,量体温、查伤口、询问饮食情况,根据他的恢复状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刚术后情绪低落,总担心恢复不好,他就坐在患者床边,用自己之前救治过的类似病例开导患者:“你这情况不算最严重的,只要好好配合,按时吃药、早点下地活动,肯定能很快好起来。” 看着患者从一开始只能躺着,到后来能慢慢坐起,再到能扶着墙走动,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连当地护士都笑着跟张燕北说:“中国医生,你的病人恢复得真快!”
当患者痊愈出院那天,他紧紧握着张燕北的手,反复说着“谢谢”,眼眶里满是感激。那一刻,所有在救援路上的奔波、手术时的紧张、术后护理的辛劳,都化作了心底的暖流。在金沙萨的百日坚守,张燕北见过太多这样的时刻——或许是为疟疾患者退烧后的安心,或许是为外伤同胞处理伤口后的放心,而这次急腹症救援,更让他明白,援非医疗队不仅是医生,更是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们与祖国之间的“健康纽带”。
这片土地或许充满挑战,但每当看到同胞们康复的笑容,看到中非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的身影,张燕北深知,所有的坚守都值得。这不是结束,而是在金沙萨,在援非之路上,继续守护生命的新开始。
供稿:张燕北 宣传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