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医院动态

【医疗技术】生死时速 硬核守护——保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抢救肺癌大咯血患者

来源:保定第一医院 发布时间:2025-03-12 浏览次数: 3.96万
字号: + - 14

2025年2月23日凌晨,保定市第一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75岁的老年患者因突发大咯血命悬一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紧急实施高难度气管镜下止血治疗,最终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

二月份,患者因“间断咳嗽、痰中带血十余天”入院,经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左肺下叶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血管受侵。2月22日晚,患者在病房突发大咯血,单次出血量高达80毫升,血氧饱和度骤降至70%(吸氧状态下),血液不断涌入气道,随时可能引发窒息及失血性休克。

危急时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彭占仙医生果断启动应急预案,为患者实施急诊全麻气管镜下止血治疗。深夜接到通知后,科室副主任张震、气管镜室护士王晓丽、成家靓,麻醉科医生霍海燕,张艳杰等医护人员迅速返岗,与值班医生并肩作战。

术前,团队与家属深入沟通,详细解释风险与预案,赢得充分信任。术中发现左肺下叶开口处可见新生物突出管腔,造成左肺下叶开口狭窄,狭窄约80%,新鲜血液持续从下叶开口涌出。医护团队沉着应对,首先以球囊封堵出血点,联合肾上腺素冲洗、血凝酶局部喷洒止血;面对反复渗血,又应用氩气刀精准烧灼肿瘤表面血管,最终成功止住活动性出血。整个操作过程中,患者血氧始终维持在安全范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术后,医护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彻夜未眠,针对性应用镇咳药物,避免二次出血。家属感慨:“看到医生护士冲进手术室的背影,我们就知道有了希望。”  

科室主任戎雪冰在术后查房中指出,此次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技术”与“仁心”的双重支撑。一方面是气管镜下介入止血、球囊封堵等技术的熟练应用,体现了科室在呼吸危重症领域的硬实力;另一方面是团队对咯血病理机制的深刻理解、对病情变化的预判,以及术后精细化管理,彰显了诊疗体系的规范化与人性化。

这场生死营救,不仅是保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技术实力的缩影,更是“生命至上”信念的生动诠释。在守护健康的战场上,他们以技术为刃、以仁心为盾,始终为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刘红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