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穿过竞秀区执法局的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暖。看着穿蓝制服的身影陆续落座,袖口还沾着街角的尘,帽檐带着日晒的温度,眼神里却藏着一份期待。
近日,保定市第一医院健康与疾病管理科联合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把病房里的“救命术”,变成街头巷尾都能用的“护身符”,来到竞秀区执法局,为这里的“城市守护者”开展一场生动的急救知识培训。
执法局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复杂的街头环境,遇上突发情况的概率比常人更高。或许是群众突发窒息,或许是路人意外晕倒,这时候,多一个人会急救,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针对心肺复苏,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赵颖首先开讲:“大家记住三个数:30、2、100。”“按压30次,然后做2次人工呼吸,每分钟至少按100下。”她跪在模拟人旁,手掌根重叠,手臂绷直,一下下按压的节奏像秒针在跳动。“深度要到5厘米,差不多是成年人手掌的厚度,别心疼力气,这是在给心脏‘打气’呢。”一位老队员上前尝试,按了几下就喘了:“看着简单,真累啊。”护士严寒笑着答道:“您这几下够标准了!我们在抢救时,常常按到手臂发麻,可只要监护仪上跳回生命的波形,再累都值。”
赵颖手里拿着个“苹果”走到众人眼前,她突然做了个“噎住”的表情,眉头紧锁,双手比划着说不出话。这时严寒说道:“接下来咱们再聊一下‘吃东西时的紧急情况’——海姆立克急救法。”她走到赵颖身边,从背后轻轻环住她的腰,双手在肚脐上方交叠成拳,“看,像这样,手腕突然向上一顶,重复动作——想象这拳头是个小活塞,要‘噗’地一下把堵着的东西推出来。”
急救培训课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夕阳西下时,执法队员们又走上街头,制服在暮色里闪着微光。临走时健康与疾病管理科负责人高巍说到:“急救不是医院的专利,是藏在每个人手里的光,今天的讲解,就像撒下了一把种子,有的落在制服口袋里,有的落在回家的路上,终有一天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长成托住生命的力量。”
健康管理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病房里的救治,更在于让每一份善意都有方法落地,让每双愿意守护的手,都有底气伸出。当城市的守护者们学会了守护生命,这座城的脉搏,定会跳得更稳、更暖。
供稿:健康疾病管理科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