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突然倒地没呼吸,你敢上前吗?”保定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刘石磊的问题,让新闻传媒中心会议室瞬间静了下来。这场由医院健康与疾病管理科、急诊科党支部、口腔科联合开展的科普课,没有枯燥理论,只凭鲜活互动与通俗讲解,把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和牙齿健康知识,深深印在了在场人心里。

“双手交叠要用掌根发力,手指按不仅没用,还可能断肋骨。”刘护士跪在模拟人旁演示。他先抛话题:“有人见过电视剧里的心肺复苏吗?和现实一样吗?”一位编辑立刻接话:“主角按几下就醒,真这么快?”“电视剧是艺术加工,现实里得30次按压加2次吹气为一组,得撑到救护车来。”他边说边邀人尝试,编辑按了十几下就冒汗:“原来这么累!”他赶紧上前调整:“掌根对准两乳头连线中点,这样力道才够。”众人或录像或讨论,严肃的急救教学成了实战演练。
讲海姆立克时,护士刘石磊的一句话戳中传媒人日常:“大家常边写稿边吃零食,呛到了怎么办?”他站在年轻记者身后演示:“肚脐上两横指,一手握拳一手包,快速向上向内冲,像把卡住的东西‘弹’出去。”随后让大家两两互练,会议室里满是“位置对吗”“力道够吗”的询问。一位大姐笑着说:“以前只听过,现在会用了,孩子吃饭噎着也不慌了。”随后他又补充道:“老人吃年糕、汤圆也容易呛,这动作关键时刻能救命。”
接下来口腔科刘倩主任入场,氛围切换成轻松护齿模式。“大家每天都在刷牙,可我们真的会刷牙吗?她指着模型上的“牙菌斑”,“很多人牙缝藏残渣,时间长了会蛀牙、牙龈出血。”说着拿起牙线演示:“像拉锯一样慢慢滑,别硬拽伤牙龈。”刘主任利用模型展示如何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的“隐秘角落”,指尖的力度轻柔,语气耐心:“您看,刷毛与牙齿呈45度角,这样才能刷到牙龈沟里的食物残渣,就像给牙齿做‘深度清洁’一样。”有人笑着感慨:“刷了几十年牙,原来一直没刷对地方!”
一位熬夜写稿的记者举手:“我常喝咖啡,牙齿越来越黄咋办?”“咖啡色素会附着,刷完牙多漱口,定期检查比美白牙膏管用。”刘主任让大家进行自查,有人发现牙龈红肿,赶紧凑上前问注意事项。
整场科普课没有单向灌输,只有双向交流:护士刘石磊反复纠正按压姿势,刘倩主任耐心解答“电动牙刷好不好用”,传媒人主动分享健康困扰,“课堂”变成了“聊天局”。有人感慨:“原以为医院科普很枯燥,没想到学了真本事”“咱们总传递信息,原来‘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才是最该记的”。
健康从不是一个人的事:传媒人用笔和镜头传递温暖,医护人员用专业守护健康,当“传递者”遇上“守护者”,这场科普课早已超越知识讲解本身。
或许未来某刻,有人会想起这些急救动作,有人会因口腔科医生的提醒重视护齿,更多人会把知识讲给亲友。健康科普的力量,从不是教会复杂理论,而是让“守护生命”藏进日常,让“彼此关怀”传递温暖。就像医院与传媒中心的相遇,一个筑牢健康防线,一个传递健康理念,当大家朝着“守护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关于生命与健康的小确幸,定会落在每个平凡日子里。
健康无终点,科普不停步。保定市第一医院健康与疾病管理科将始终以“服务大众健康”为核心,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持续策划更多贴近生活、实用易懂的科普活动——从健康讲座到公益义诊,从线上科普专栏到线下互动体验,让科学的健康知识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成为每个人守护自身健康的“随身指南”,用专业与热忱,为大众的健康生活筑起坚实防线。
文字/图片: 健康疾病管理科 高巍